技术辩护与历史研究|当秘密审判成为习惯,何来公平公正司法?
裁判文书成了“秘密文件”,他们说“同案同判”,却不愿意把裁判文书公布出来,或者说只愿意公布有罪甚至重罪的判决书,不愿意公布轻罪或者无罪的判决书,你让律师如何正确使用裁判文书?你再有道理的辩护意见人家直接无视,你能咋滴?
阅读更多发布者不忘初心 | 2 月 8, 2025
裁判文书成了“秘密文件”,他们说“同案同判”,却不愿意把裁判文书公布出来,或者说只愿意公布有罪甚至重罪的判决书,不愿意公布轻罪或者无罪的判决书,你让律师如何正确使用裁判文书?你再有道理的辩护意见人家直接无视,你能咋滴?
阅读更多发布者elijah | 9 月 16, 2024
传统媒体在报道速度上确实有点慢,而且为了安全起见,有些尖锐、 敏感的问题他们也不敢轻易碰。像“油罐车事件”能被报道出来,背后肯定克服了不少阻力。像“贞观”这样的号,写的文章介于新闻和生活之间,但这也是个风险点,万一哪篇文章火了,就容易招来麻烦。
阅读更多发布者不忘初心 | 3 月 6, 2024
比较案例库和裁判文书网可知,后者已经突破上亿的文书总量,前者显然完全不在一个等量级。更重要的是,裁判文书网上的裁判文书是“原汁原味”的,与当事人从法院处获得的裁判文书完全相同。而案例库的权威案例是经过编辑的,有许多信息被有意“过滤”,其中不乏有助于评价法院裁判“是非曲直”的信息。
阅读更多发布者既要又要还要 | 1 月 27, 2024
“记者的家”没有强调评委是谁,规则是什么,流程是怎样的(可能有,但没强调)……这些事情重要吗?其实不重要的,主要看结果。为什么很多人认?因为评出来的是真正的新闻作品,而这是当下最难得可贵的。如果你评出来的是一坨屎,样式再冠冕堂皇又有何用?用现在流行的话说,不外乎屎上雕花而已。
阅读更多发布者桥 | 1 月 26, 2024
一个个热搜在权力抑或资本的傲慢中轮番滚动,一个个up主或网红绞尽脑汁讨好粉丝,一篇篇被毙了或404的稿件……在这场时代洪流中,每一位调查记者或犹如幸存下来的”遗民”,也或犹如武林大会散场之后踽踽独行的“侠客”,寒风料峭,形单影只,因为他们既不愿讨好民粹,更不愿意粉饰太平。
阅读更多